top of page

積極的等候

耶穌的十架和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,其實兩者之間存著很大的矛盾。十架代表死亡、黑暗與失去盼望;復活卻代表生命、光明與重拾盼望。「復活節期」包括「棕樹主日」、「受難週」與「復活節」。由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,受苦、受難,在十架上受死,然後神使祂從死裡復活。由十架歷史進到復活盼望,這是一種「不願看見」到「深信看見」的過程。保羅是詮釋耶穌的十架與復活的佼佼者。「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;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,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?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,就必忍耐等候。」 (羅8:24-25) 從復活的教義看,保羅提醒教會要常存盼望,也要心存忍耐。在矛盾中,教會當下要忍耐等候,更要不斷的盼望—深願看見的期盼。當下,不願看見,卻忍耐等候;將來,深信必看見,當下便積極的等候。積極意謂繼續前行,好像已看見還未看見的。

在《盼望神學》一書中,莫特曼(Jürgen Moltmann)寫道:「盼望必須在這種矛盾中證明它的力量。」甚麼是我們當下面對的生命矛盾?在矛盾中,我們持守盼望,這盼望才是聖經中的盼望,因為復活的教義是連於十架的真理。沒有十架的基督教不是基督教;沒有十架的盼望也不是基督教的盼望。

「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,就當感恩,照神所喜悅的,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。」 (來12:28)

4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